
贺小波是石鼓区合江街道合江套社区书记,也是社区戒毒(康复)中心的一名社工及禁毒志愿者,在社区工作多年, 她把禁毒工作当主业, 经常与辖区吸毒人员交心谈心,用爱去温暖和感化吸毒人员,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摆脱毒瘾,重拾生活的信心。她用女性特有的耐心细致、执着坚守,撑起关爱之伞,谱写着禁毒路上的别样芳华。
用心宣讲 筑牢防毒拒毒意识
如何开展禁毒工作是贺小波一直在思考的问题。一天,网上一则《大学生误入歧途 沾染毒品人生堕落》的消息让她陷入沉思:毒品如虎患,有很多青年学生甚至是孩子出于对毒品的好奇,吸食一口,悔恨一生。所以,必须从禁毒宣传教育入手,打好“预防针”。
2021年以来,她以召开屋场恳谈会的形式,到各居民小区和群众面对面宣讲禁毒法律法规20余次,向群众发放图文并茂的禁毒宣传资料1000余份,引导居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,远离毒品,共建和谐家园,并通过社区微信群、小广播、宣传板报、横幅标语等媒介,告诫居民要警惕毒品陷阱,避免悲剧发生。“6.26”国际禁毒日,她组织党员观看禁毒电影,组织社区文艺小分队做禁毒操、唱禁毒歌,参加禁毒签名承诺等活动,全力开启禁毒宣传新局面。
耐心帮扶 帮助戒毒人员重拾信心
在贺小波看来,吸毒人员既是违法者,也是毒品的受害者,甚至是特殊的病人。他们不被家人信任、不被朋友接纳,不被社会认同,他们常常游走于黑暗中,感受不到生活的阳光……作为禁毒社工,她就像医生和家人一样,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吸毒人员重新树立信心、彻底摆脱毒魔,走向光明之路。
为了更好地与吸毒人员沟通,贺小波处处留心,不放过每一个走进吸毒者内心的机会。戒毒人员何某2019年5月2日从戒毒所出来,纳入社区戒毒管控,刚开始表现很积极,一段时间后,贺小波感觉他意志消沉,不愿多说话,几番沟通后,他才道出实情。原来,因为吸毒,何某的亲戚朋友都和他疏远了,他感觉自己已经被社会遗弃,很垂丧,甚至想结束生命。这让贺小波感到难过,才30多岁的年纪,正值青春壮年,生命怎能就如此草率地结束?一定要帮他振作起来。
贺小波耐心地开导他,并多次去何某家走访,通过她的表哥和其他亲戚了解情况,逐步为何某构建了社会支持体系。“要想帮助何某重返社会,就必须想办法让她有一份稳定的收入。”贺小波四处托人帮他找工作,经多方介绍,终于帮他在衡阳市富士康公司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。有了收入,何某的性格渐渐地开朗,这让贺小波十分高兴,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,她一直坚持鼓励着何某,何某也主动配合社区戒毒工作。由于表现较好,何某于2022年5月解除了为期三年的社区戒毒,还谈了女朋友,日子过得有滋有味。参加社区戒毒的最后一次谈话时,何某激动地说“特别感谢贺姐给我的帮助,谢谢你们没有放弃我,让我顺利渡过难关,生活重回正轨”。
细心帮教 真情呵护暖人心
帮教吸毒人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,需要足够的爱心和细心。在帮教工作中,贺小波始终像对待家人那样真心对待需要帮教的吸毒人员,急他们所急,想他们所想,通过真情帮教,成为戒毒者的“贴心家人”。每年春节前,贺小波都积极向民政部门申请,对生活有困难的帮教对象开展慰问活动,把民政部门下发的大米、食用油、春联等慰问物资送到生活困难的帮教对象家中,让帮教对象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。
吸毒人员封某是个单身汉,从强制隔离戒毒所回来后,没有亲人照顾,又因患有重大疾病,不能出去做事,生活一度陷入困境邻居们对其议论纷纷。得知这一情况,贺小波多次对他进行心理辅导,让他不要悲观,勇敢面对生活,并帮他在社区申请了低保。同时,在封某生活的小区里举办了一场禁毒知识宣讲活动,让大家摒弃戴“有色眼镜”看人的思想观念,接纳和帮助戒毒人员融入生活。通过宣讲,居民们对戒毒和禁毒有了正确的认识,对封某也不那么害怕了,在封某患病卧床期间,一些居民主动给封某送饭送菜,帮他代购生活物资,直到病情好转。看到别人对他好,封某也逐渐找回了自信,下定决心好好生活,不再沾染毒品。
“每当我看到帮扶对象成功戒毒,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时,我真心为他们感到高兴。”贺小波说。禁毒路上,她还要继续前行,她要用每一分钟的坚持和努力,为更多的戒毒人员多赢得一份回归正途的希望。也希望社会能对戒毒者多些宽容,多些关爱,同心协力打赢这场禁毒人民战争。
(通讯员:王莲花 二审:汪勋 三审:王斌)
责编:罗亮华
来源:区政府办(区禁毒办)
石鼓区:聚焦社会治理效能提升,系统谋划“十五五”规划
石鼓区:聚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,战略性谋划“十五五”规划
石鼓区:聚焦应急管理高质量发展,全局性谋划“十五五”规划
1533个岗位点燃盛夏求职热,“百日千万”招聘会架起就业金桥
石鼓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(扩大)举行2025年第9次集体学习
石鼓区:聚焦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,统筹谋划“十五五”规划
石鼓区:聚焦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,精准谋划“十五五”规划
共叙军民“鱼水深情”!谢海蓉、赵波带队开展“八一”走访慰问活动
下载APP
分享到